仓储业 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2010/1/18 8:00:30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
姜超峰
一、2009年仓储业的发展及特点
2009年仓储业的主要指标正如我们去年预测的一样,走出了一个U形线路,年初下滑,年中回升,年底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主要得益于中央刺激经济的政策和企业的努力。
1.主要指标。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61个大型仓储企业的调查,57家企业盈利,4家亏损,亏损面为6.6%,亏损额略有降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实现利润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完成货物吞吐量8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1%;期末社会库存440万吨,比上年增加27.9%;货物周转次数9.11次,基本与上年持平。
上述指标中,期末库存量的增加令人担忧,它意味着客户销售不畅、商品积压,市场并未恢复到良性循环。
2.仓储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仓储企业有过震惊和担忧,但很快稳定了精神状态,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了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一是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在仓储保管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运输配送、贸易、加工、动产监管、期货交割库和电子商务交割库、进厂物流等综合业务的业务量。中储浦东分公司进入上海造船厂,利用船厂资源提供船板仓储管理和配送服务,成为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的范例。
二是维护客户资源,稳定仓储市场。在危机到来时,仓储企业与客户共处一条船上,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仓储企业采取了降低价格、改善环境、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等措施,客户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4%。库房空仓率进一步降低,全年为3%。
三是苦练企业内功,有效控制风险。金融危机刚刚袭来时,各种风险骤升,弃单、弃库、弃厂事件频频发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常熟科弘经营高管一夜失踪,留下50多亿的债务。中储监管的货物高达10亿,有面临被哄抢和查封的风险。企业领导据理力争,加上基础工作扎实,使得法院认可了中储的权利,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在这一年里,仓储企业加强风险分析和控制,使案发率大大下降。
3.仓储业发展的新特点
一是物流园区逆市增长。在国家振兴规划的引领下,物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最突出的表现是物流园区发展。在2008年全国有475家物流园区的基础上,2009年又新增近200家规划、在建和建成的物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3134万平方米。根据联合会收集到的1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的数据,13个城市拥有132个物流园区,占地113.4平方公里。物流园区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政府把园区经济作为增加GDP的重要抓手。在新增园区中绝大部分为市场型物流园区,其目的就是聚拢人气、聚拢税源、聚拢物流要素。成都传化投资15亿元,占地1150亩,建有8万平米的信息大楼、货运场站、司机之家等,是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港,解决了出川货车没有基地的问题。
二是仓储面积保有量继续增长。13座城市拥有仓储面积5456.6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城市为419万平方米,按照仓储面积与占地面积1﹕2的比例计算,13座城市仓储占地面积约为109132万平方米。货运站717个,占地面积113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城市拥有货运站55个,平均每个货运站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
三是物流强度增大。13个城市拥有仓储、货运站、物流园区的总占地面积为182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城市为14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支持的货运量(类似物流强度)为1787.7万吨。拥有港口水运的城市物流强度较大,而内陆城市的物流强度明显较小,约为700-900万吨。
四是特种仓储面积需求增长。主要表现在化工危险库、液体库、冷藏库的需求增长较大。上述13个城市拥有特种库房328万平方米,占整个仓储面积的5.67%,平均每个城市特种库房拥有量为25.2万平方米,不能满足需求。首先是冷库缺口大。目前,我国大约有冷库容积1500万立方米,年增长速度11%左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