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010/2/28 12:30:30
摘自《》2004.3
一、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内河航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沿江、沿河经济带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具有能源、资源优势。随着西部的开发以及经济发展向西推进,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然向西辐射。加快内河航运的发展必将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促进我国经济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
2.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优势。内河航运占地少、能耗低、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尤其是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低。西部地区山岭纵横,生态环境脆弱,铁路、公路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因而内河航运具有开发的潜在优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的条件已经具备。长江、珠江干线自西向东,其上游及主要支流深入西部地区的云、贵、川、渝、陕、桂等省(市、区),下游与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相连,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物资交流的水路运输大通道。目前,长江干线宜宾以下、珠江南宁至广州均已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其为加快西部地区内河航运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的水运主通道条件已具备。
4.西部地区江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发展内河航运创造了条件。内河航运是一种节能、省地、环保的运输方式。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内河航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交通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现状分析
1.西部地区航道现状分析
航道是内河航运发展的基础,是振兴内河航运的重要条件。截至2001年底,西部地区航道里程为2.28万千米,占全国的18.6%。但是航道多数处于自然状态,通航能力低,水系之间不能沟通,干支不能直达。内河航运的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造成航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国家仅对长江、西江等干线航道工程进行投资,一般的内河及支流航道的开发建设基本上靠地方政府。由于运输市场的竞争、地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内河航运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内河航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的积极性不高。
为改善西部地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巩固西部地区内河运输的优势,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河航运尤其是航道建设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主要整治工程有西江二期、嘉陵江四级航道渠化工程16个梯级中的马回和东西关两座枢纽工程、乌江河段大乌江至龚滩264千米五级航道整治、岷江河段宜宾至乐山162千米航道整治、澜沧江景洪至中缅243号界桩71千米航道续建和曼厅大沙坝浅滩9千米航道整治、黄河兰州市河38千米航道整治工程等。
2.西部地区港口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现有内河港口泊位3 350多个,占全国的11.1%,年综合通过能力1.5亿吨,占全国的10.3%。西部地区内河港口的状况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港口规模较小,吞吐量不足。西部地区港口现有万吨级泊位少,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小,根本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货运量的需求。
(2)港口码头基础技术状况较差,装卸设备和工艺陈旧落后。西部港口很多处于自然状态,四无现象(无泊位、无货场、无仓库、无机械)普遍存在。很多港口仍采用原始的人力装卸方式,20%的吞吐量仍是利用自然岸坡且靠人力完成。后方集疏运条件差,压港现象严重。
(3)港口功能不齐全。西部地区各港口目前已基本具备装卸、仓储、中转、联运等多种功能,基本走出一条港、运、贸一体化的路子。但各港口目前所具有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最突出的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