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O2O”的盈利逻辑不清晰
2014/8/14 3:31:59
7月16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针对“万达电商”再度发声,称将首期投资50亿元,联合多家电商成立万达电商。并且“要在一两年左右,让大家一说万达电商就立刻联想到真正的O2O”。一番豪言壮语立刻引起了众多业界人士的无限猜想。
万达集团作为“传统”产业的巨无霸,从2012年开始进入电子商务,一直未见起色。此次又放声发展电商,不禁令人质疑,万达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无霸吗?
万达试水电商的困境
王健林在2014年万达集团半年报告中说到,“万达做任何事情,最终都要追求盈利……万达电商的核心工作是用3年左右时间找到盈利模式,即使不盈利,也要让我看到盈利方向。”
盈利模式,更确切地说是盈利的逻辑(因为战略常常不是模式出问题,而是路径出问题)不清晰,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战略坚定。战略不坚定,行动就不坚决,进而就会战略蹉跎。因此思考清楚万达电商的盈利逻辑,是万达电商走向未来的首要问题。那么万达电商的盈利逻辑会是什么呢?
自万达电商成立以来,人员持续剧烈动荡,前万达电商COO马海平、前万达电商COO刘思军,前万达电商首席执行官CEO龚义涛先后离职。如是有人说万达的做事方式与管理体制不适应互联网的玩法,也有人将它归结为克里斯滕森谈到的传统企业的创新难题——所有之前有效的做法,都在妨碍创新,之前越有效,现在越是阻碍。但克里斯滕森的意思是许多优秀的企业漠视市场和技术发生的破坏性变化而被颠覆,而万达恰恰是在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同时也有学者说到颠覆性创新往往产生于行业之外,显然,对于电商行业,万达恰恰是一个“门外汉”,说不定万达恰恰是电商行业的颠覆者。因此,万达做电商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如何更有效落地的问题,那么万达电商战略落地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盈利的逻辑
从王健林在2013年央视财经论坛的讲话中,可以窥见其电商的战略构想。总结来说,是如下两点:第一,万达电商是与线下万达广场构成一体化的“O2O”的商业模式。第二,“大会员、大数据”是万达电商的核心。那么万达电商的盈利逻辑会是什么呢?
首先来探究一下万达电商“O2O”的盈利逻辑。
王健林表示,万达电商不同于淘宝、京东等B2C,而是与线下万达广场构成“O2O”的商业模式,是万达广场的商务电子化。
2013年12月12日,“万汇网”与APP同期上线试运营。万汇网定位为O2O模式,不提供实物类商品的购买,更像是万达线下的导购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商家资讯、广场活动、商品导购、优惠折扣等。万达推出的手机客户端“万汇”,除实现万汇网的功能外,还可为用户提供找商家、找车位、扫广场等多种智能化服务。
事实上,淘宝也开始了“O2O”,基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生活圈”战略,面向区域性线下门店和服务网点,通过线上的“本地微淘”实现移动电商化。
万达的O2O与淘宝O2O的不同之处在于,万达是专业为万达广场服务,可以叫做“专营O2O”。沿着自己的历史路径,更容易找到发力点和突破点。而淘宝是基于为区域的所有线下门店和服务网点服务,是一个“平台O2O”。
“专营O2O”和“平台O2O”的盈利模式显然有区别,专营O2O既类似于一个公司的“销售与服务部”,是作为原有产品与服务的支撑,销售与服务本身不盈利,而是原有的产品与服务盈利;也可以看做是“专卖店式零售公司”,可以通过零售服务收费。而“平台O2O”类似于一个“零售公司”,它是通过零售服务来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