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征信业应用的探讨:切中了痛点,但也面临四大挑战
2017/5/7 9:36:24

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转,离不开信用的支撑。征信作为信用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奠定了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大数据时代来临,互联网金融兴起,面临新形势,传统征信业中信用信息不对称、数据采集渠道受限、数据隐私保护不力的问题愈加严峻。
区块链以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与加密算法等技术,屏蔽了底层复杂的连接建立机制,通过上层的对等直联、安全通信和匿名保护,加速打破“信息孤岛”的行业坚冰,加快各行业信用数据的汇聚沉淀,加强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以低成本建立共识信任,以新模式激发行业新业态、新动力,在征信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区块链也存在私钥丢失或泄漏、对用户数据“被遗忘”、现有信息系统管理建设条例和征信监管体系等不适应的问题,区块链应用于征信领域的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征信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征信业以企业征信为主,个人征信有待发展,整体市场前景广阔。我国企业征信发展较早,市场较为成熟,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约137家。个人征信尚未市场化运作,牌照暂未发放,腾讯征信、芝麻信用、前海征信、拉卡拉征信、中智诚征信、中诚信征信、鹏元征信和华道征信等八家单位参与了央行组织的个人征信试点。民营个人征信机构可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间接参与个人征信市场,但并不能直接发布个人征信报告,要获得个人征信报告只能通过央行征信系统。截止到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收录212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与超过9亿自然人,其中仅577万户与4.1亿自然人有信贷记录。而全球征信巨头美国Experian的数据已覆盖全球1.03亿户企业和8.9亿人。对比美国的市场需求及征信市场规模,我国征信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征信业以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亟需民营征信机构的补充支撑。公共征信机构和民营征信机构并存,政府背书型的公共征信机构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民营征信机构市场份额较小。民营企业征信机构发展较早,具备一定规模,民营个人征信机构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个人征信牌照尚未完全放开。央行征信中心信贷数据仍有1500万户企业和5亿自然人尚未覆盖到,这个大缺口亟需民营企业征信机构与民营个人征信机构迅速发展并进行补充支撑。
大数据融入传统征信正成为趋势。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政策方面鼓励大数据在征信业的应用和发展。大数据征信具备覆盖群体广泛、信息维度多元、解决方案丰富和评估全面四个创新特点,以大数据为依托和支撑构建征信体系,可提高信用评价的全面性、实时性和授信效率。以腾讯征信、芝麻征信为代表的民营征信机构,均依托集团公司的互联网领域海量数据研发征信产品,大数据融入传统征信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我国征信业的痛点
数据缺乏共享,征信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征信机构与征信机构、征信机构与其他机构等缺乏有效的共享合作,信息孤岛问题严重,无法实现征信业内高质量的数据流通及交易,造成征信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征信机构间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金融业内信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电商金融公司等机构的海量信用数据尚未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金融业外信用信息割裂在法院、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等机构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数据归属权尚未确立,处于隐私保护的顾虑,各机构宁愿握紧手中的数据画地为牢,没有额外的积极性进行数据交换共享。除体制机制原因外,传统征信业也由于技术架构的问题无法在各机构、行业间安全地共享数据,使得传统征信工作中数据孤岛障碍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正规市场化数据采集渠道有限,数据源争夺战耗费大量成本。信用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